AES華碩供應鏈電子化計畫是以建置與供應商端資訊整合的電子化供應鏈系統為目標。在華碩端建置功能完整的採購平台--E-Procurement系統,提供電子採購過程中的相關功能,如詢報價作業、訂單作業、收料作業、付款對帳作業等的電子化服務,讓供應商不論其內部資訊能力如何,都可以有效率且方便地與華碩電腦進行資訊交換。
如此一來,便可有效縮短雙方人為溝通的成本並加速整個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藉由上下游資訊的整合,使得華碩電腦能符合顧客快速交貨的要求並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讓台灣的系統業者及其供應廠商成為國際電子業供應鏈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成員,提升台灣企業在世界舞台的整體競爭力。
在華碩參與B計畫的同時,除建置對供應商端之電子化供應鏈平台,以資訊共享為中心,發展上中下游企業之整合,提供電子化採購、供應鏈遴選、設計協同、電子轉帳等基本功能,期望達到的效益方面如下:
(一)在Vendor Collaboration方面:
‧建構 E-Procurement 平台(Browser/B2B)與供應商接軌
‧提供即時準確的需求資訊給供應商
‧供應商提供明確交期暨出貨資訊
(二)在Supply Planning方面:
‧精確的物料需求規劃
‧有效的採購管理與執行
B計畫的推動,對華碩經營管理模式影響甚遠,除了將出貨、進貨、驗收流程的自動化,且更為自動且即時通報供應商未確認交期項目,並提供逾期交貨警示外,在供應鏈體系量化效益方面,供應商可即時取得需求資訊,並預先規劃生產備料計畫,也創造了體系供應商合計約 2-10億元的利益,或平均可因而創造出的利益或成本節省約為100萬元。
另外,華碩也成功地將供應鏈體系約一千家供應商整合到一個平台中共同作業,華碩端的人力暨作業成本可節省約四千二百萬元,整個體系供應商每年訂單作業成本合計可節省超過五千萬元,每家供應商每年將可因此多獲利(或節省成本)約100萬元,則整個體系供應商將產生2至10億元的效益。至於客戶端,原物料供應更精確進而縮短從接單到交改善交貨準確率,達到955的要求(95%訂單5天內交貨)。
在計畫示範性對產業的影響方面,華碩導入B計畫,除了和供應商連線之外,同時也積極與A類廠商連線整合,藉此產生從上游到下游的垂直供應鏈整合,使 整個體系的成員皆成為國際供應鏈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成員。華碩帶領近一千家交易伙伴(供應商)進入電子採購供應鏈的領域,且在計畫結束之後,所有的供應商皆因與華碩合作的過程中,其內部資訊應用能力大有提升,並由此開始進入電子採購供應鏈及電子商務的領域。
另華碩電腦除積極參與國內RosettaNet標準之訂定外,也隨時引用、修正國內相關機構陸續所訂定的訊息規範。以AP TO AP方式連線體系供應商25家,以Broswer-Based方式連線體系供應商957家,帶動及擴散產業電子化之效益。藉由華碩導入的示範性效果,讓其他廠商以後與國際大廠導入RosettaNet標準時能有一參考之案例。
文章來源:電子時報